大家好,我是飞哥!
今天我就很多读者都关心的我是如何做时间和精力管理的这个话题展开聊聊。
写一本新书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的,尤其是最近这本《深入理解Linux进程与内存》有560多页的大部头。而且大家也都知道大厂都很忙,我在腾讯和字节基本上都是晚上很晚才下班,回家基本就是睡觉点的那种。
很多同学就会好奇我是如何能在这么紧张的工作节奏中还能把书写出来的。我在我的新书的前言部分些了这个话题。不少同学看完以后觉得很收益。所以在此我也在公众号上和大家聊聊。
01 注意力要高度专注
我觉得注意力高度专注是时间管理的前提。抛开这个谈时间管理没有任何意义。
无论是你工作也好,还是业务时间充电学习也罢,要尽可能地集中精力。如果注意力不能够专注下来,只是堆大量的时间来做事情,那除了感动自己之外没用任何实际的意义。
关于专注,在心理学里有个心流理论。所谓心流是达到的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心流状态。如果你能达到心流状态,你的工作效率会非常的高,而且还能不断地冒出各种灵感和思路。而且进入到这种状态中的你其实也不需要什么时间管理了,因为在真正的心流状态里你也很难感知到时间的流逝,甚至是饿了都不一定能感觉到。
我在写书的过程中,是经常会进入到这种状态。相信你也一定或多或少的感受过。
但现代的社会里,阻碍你进入心流有个最大的麻烦就是手机。现在的各种手机应用已经成为了人们深度思考的最大障碍。各个 App 都希望能瓜分你的时间,让你在它的各种碎片,低价值甚至是垃圾的信息里逗留。吸取你的注意力。你一定要学会控制住自己刷手机的欲望。
当然现在生活中你完全脱离手机也不可能。至少工作中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你通过手机处理。累了也需要需要打开某个 app 消遣一会儿。
所以我推荐的时间管理方法类似番茄工作法。某段时间内,比如半个小时,集中精力进行对某一件事的高专注度的学习或工作。在这段时间内,王者荣耀、抖音、微博、朋友圈等会分散你注意力的东西统统丢开,甚至连整个手机都扔到手摸不到的地方都可以。中间间隔比如 5 分钟,可以掏出手机来刷一会儿。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半小时。
02 学习地点的选择
我本人是很不喜欢在家里学习或工作的。原因也很简单,在家里会阻碍你进入心流状态。
现在房价比较贵,大家家里的格局基本上主体是卧室、客厅为主。我想大部分同学的条件应该都还没富裕到能够搞出独立的安静的学习办公专用的房间(这样至少得四居室才行)。在卧室或客厅办公,一会儿就想躺一会儿,一躺就有点困,然后书可能就变枕头了。
另外就是家里的任何事情都和你有关系,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免不了需要你操心,任何小的动静都可能会分散你的注意力。
所以在很多时间里,我尽量会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比如图书馆或公司。这样能大大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流行出了自习室这种场所,原因也是这个。
03 规律化的碎片时间投入
现在大家的工作本身就都比较忙了,所以想像学生时代那样抽大块的时间来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但是规律化地抽一块碎片化的时间却是完全可以的。拿我自己举例,我之前是每天早上的 7 点 30 到 9 点 这段时间固定用来深挖技术(这段时间内高度专注,我几乎连手机都不碰)。至于你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来。比如你喜欢晚睡,就安排在睡觉前。能早起,就安排在早上起床后,上班前。即使是 996,我觉得每天至少抽出一个小时来是完全没问题的。
还有就是周末大块时间。周末是一个很好的可以挤出更大块时间的地方。有些事情是一小时左右无法完成的,这些工作都可以放在周末完成。周末两天可以固定抽出比如四个小时来。对于其它的时间,你可以准备一些音频资源来听。我自己是开了几个会员,有空的时候我会抽空听一会儿,找找灵感。
这些碎片化的时间虽然单个看起来不是很起眼,但是如果你把这些事情都用来做一件固定的事情的话,长期积累下来你会发现它的威力不容小觑。我个人的技术成长几乎都是在这种时间里完成突破的。至于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实践。
04 减少通勤时间
通勤时间要尽可能地短。我个人是不太喜欢为了一点点所谓的居住品质在路上浪费很多时间的。我刚毕业的前两年曾经住过一个离公司一个小时20分钟车程的地方。对超长的上班距离痛苦不堪。后来我就搬到了城里地段好点的位置,虽然住的房子老一些。但是为我节约下了非常多的时间。还有就是只要天气好我就尽量选择骑车,而不是开车。因为开车的时间不可控,经常会比骑车要多花好久。
现在我每天在路上通勤的时间加起来只有40分钟,这在北京算是一个非常短的时间了。我最近这几年陆陆续续能在公众号上写出这么多文章,对通勤时间的压榨对我起了很大的帮助。
以上就是我的时间管理方法,得益于这些手段,我在非常忙的工作之余也写出了《深入理解Linux网络》、《深入理解Linux进程与内存》这些硬核技术书。如果你也能高效利用时间,相信你也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成就!